<ins id="hh6k9"></ins>
      <button id="hh6k9"><menuitem id="hh6k9"><li id="hh6k9"></li></menuitem></button>

      從國華銀行舊照,追尋近代上海的鋼窗業軌跡

      發布日期:2021-07-06 瀏覽量:790




      1935年出版的《建筑月刊》第三卷第七期上,刊登了一張兩位工人徒手攀爬于大鐵門上的照片。而這正是位于如今北京東路河南中路轉角處,當年的國華銀行大樓正門。

       

      國華銀行大樓效果圖

       

      國華銀行大樓建成于1933年。建筑面積8107平方米,高11層,50米。大樓建成前后,媒體報道中談及此大樓“雄厚偉大,可華美不可奢侈”,總體而言,該建筑已帶有明顯的裝飾藝術派風格。

       

      國華銀行大樓平面圖

       

      國華銀行大樓這兩扇大鐵門朝向為東南,高度約10米,相當大樓的2層樓高。大門形狀為通常的拱形,上半部分半月形,有的說“金光四射”,有的說“孔雀開屏”,實際上是簡單的扇形,在裝飾藝術派建筑中常用。大門主體紋飾中西結合,有中國文化乾通元寶的符號,也有西方貨幣元素。門上銘刻了門牌號碼——342號。大門原是黑色,解放后一度改為灰色,后經維修又改為黑色。大門開閉是向兩邊平移,底部有凹槽,門鎖采用傳統掛鎖。大門門廳墻面裝飾大理石,材質圖案等至今沒變。

       

      今天來看國華銀行大樓的大鐵門,不僅是供欣賞、懷舊的,最主要的是從中了解上海近代建筑鋼門窗生產的歷史軌跡。二十世紀初,西式建筑漸成上海建筑業主流,金屬門窗、建筑五金最初完全依靠進口。1921年,第一家華商鋼窗廠——中國銅鐵工廠開辦,早期廠房設在海防路,后又在柳營路設分廠,事業逐漸壯大。

       

      中國銅鐵工廠的廣告

       

      在此之后,桂正昌鋼鐵廠開辦。曾任上海市營造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的湯景賢從日本考察回來后,在刊物上發表文章,探討發展民族建筑工業重要性時,亦提到發展民族鋼窗業。1929年,湯景賢創辦泰康行,生產鋼門窗。這期間生產鋼門窗的,還有東方鋼窗公司、上海鋼窗公司等。

       

      桂正昌鋼鐵廠的廣告

       

      隨著民族鋼窗業發展到一定規模,西方人的壟斷也逐漸開始被打破。根據1933年的統計,國貨鋼窗占到市場的70%,還出口東南亞等地。1948年時統計有200多家,月產量20萬平方米,金屬門窗、建筑五金大體實現了自給自足,完全依賴進口產品的日子一去不復返。